鱼腥草白绢病如何科学防治
鱼腥草白绢病多发生在作物生长后期,发病初期地上茎叶变黄,发病部位近地面根茎部,染病初期呈水渍状或黄褐色坏死,以后迅速腐烂,病部表面产生大量绢丝状白色菌丝,覆盖病部,然后菌丝层变浅褐,最后褐色。以后在布满菌丝的茎及附近土壤产生酷似油菜籽状的菌核。菌核行程初期为白色球形小颗粒,直径0.1-1mm,老熟后为黄褐色至褐色,直径在1-2mm,在连续阴雨条件下,病株地表周围也可见到明显的白色菌丝和菌核。到后期,整个植株枯黄而死。
发病条件
(1)、气候,该病菌最适温度为25—350C,菌核发芽要求几乎100%相对湿度,因此,此病为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多雨天气发病重,气温降低后,发病减少。
(2)、土壤过酸、过湿,沙质土由于通气条件好,适于病菌生长,一般发病较重。
(3)、连作或感病作物用作轮作作物或作物生长过于茂密发病重。
(4)、免耕地比浅耕地病轻,因为免耕地菌核在土表,由于日晒雨淋,干湿交替菌核表层易遭破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侵入和杀死菌核,而翻入浅土层菌核保存较好,次年再翻到土表,萌发引起发病。
防治技术
1)避免连作。重病地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实行水旱轮作。
2)种苗消毒。选用0.1%硫酸铜容易,50%甲托500倍液或多菌灵液,浸种苗10分钟后移栽。
3)合理施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在田间增施硝酸钙、硫酸锌或喷施丰洽多保500-800倍液可减轻白绢病的发生。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或丰洽根保600-800喷淋或灌根,交替用药防治2~3次,隔7~15天一次,喷匀淋透。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