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粮食局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8-05-03 18:03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字号:【

时间:2018年5月3日下午3点

地点:“连云港发布”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市粮食局副局长王磊

发布人: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以标,市粮食局政治处主任孟鹏球,市粮食局产业发展处处长纪家渔

发布议题:介绍我市粮食行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

王磊: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粮食局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对粮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委发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号召后,市粮食部门迅速行动,围绕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和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形势任务,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制定出台了全市粮食行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目标方向,引领提升工作水平,全力推进粮食流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连云港贡献粮食力量。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粮食行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发布会的人员: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以标同志,市粮食局政治处主任孟鹏球同志,市粮食局产业发展处处长纪家渔同志,我是市粮食局副局长王磊,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我主持。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有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广播电台、连云港发布,感谢你们的到来。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内容:一是介绍我市粮食行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现在,请市粮食局王以标局长介绍我市粮食行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

王以标:新闻媒体的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全市粮食行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我们由衷地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粮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全市粮食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为总目标,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为总抓手,聚焦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升级,聚力优化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贡献粮食力量。

一是粮食安全责任制有效落实。我市先后出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责任状,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全面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市场稳定。在2016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省政府对市政府首次考核中,我市获优秀等次。二是强化收购促民增收显著。始终把促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规范收购行为,扩大收购仓容,优化惠民服务,保障农民利益。近三年累计收购农民余粮562.7万吨,促进农民增收约7.46亿元。三是粮食储备保供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储备粮油全部充实到位,两级成品粮油控制性库存全部落实。目前已有粮油应急加工、供应企业、配送中心共176家,米、面、油、稻谷、小麦品种齐全的粮油储备体系建成。四是“放心粮油”工程稳步实施。建设放心粮油存储企业13个、加工企业15个、配送中心5个、销售店173个,初步形成布局合理、标准规范、管理科学、诚信便民的覆盖城乡的放心粮油经营网络。五是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三年间全市共投入资金10.51亿元,新建现代型标准仓房88.3万吨。建设并投入粮食烘干机12台(套),日烘干能力达3380吨,粮食企业“四散化”技术运用、机械化作业率均达到100%。支持配合中哈物流基地二期东粮码头10.5万吨散粮筒仓建设项目,灌云县粮食产业物流园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六是粮油品牌建设扎实推进。2017年,连云港天谷米业生产的大米成功入选国家农业部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恒益粮油生产的“东喜牌”大米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金奖粮油产品,市工投青口投资公司“盐田玉”香米获中国国际优质大米和精品杂粮博览会“优质产品奖”荣誉称号。

4月8日,市粮食局全体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电视直播,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市粮食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项雪龙书记工作报告、《连云港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结合《连云港市“十三五”粮食行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解放思想,奋力开拓,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服务三农促民增收,全力推动粮食流通高质量发展。2018年—2020年将着重建设“六大体系”:

一是建设粮食收储应急保供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切实优化服务措施,全力收购农民余粮,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储备粮管理制度,保证储备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良好、调用高效。通过“公司+基地+农场和农户”的形式,促进粮食收储企业跨行业产业化协作经营,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储备规模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市县两级应急保供联动机制,建立应急加工企业30个、配送中心6个、供应网点122个。

二是建设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重点建设符合安全、绿色和节能减排要求的新型粮食仓房。到2020年,全市仓储和物流能力达到400万吨,烘干能力达到3万吨/日,储备库点烘干能力100%(2018年90%,2019年95%,2020年100%)。对接国家和全省粮食物流通道建设,优化粮食物流布局,收储能力与物流效能显著提升。配合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建设粮食物流基地,在市区规划建设集粮食储备、运输集散、加工转化、批发贸易、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各县区按照“一县一园”的目标规划建设粮食物流产业园区。

三是建设现代粮食产业经济体系。突出连云港地域特色,积极培育大米、面粉、食用油脂、饲料和综合加工等粮油加工业的“五大板块”,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地域、产业特色的粮油名牌产品。到2020年,创建10家省级、1-2家国家级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粮油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5亿元。

四是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信息体系。建设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安全稳定、信息共享、多级联动、覆盖全市的“1+6+10+X”的粮食流通管理信息化体系,即建设完善1个市级粮食动态综合管理平台、6个县级平台、10个智慧粮库,实现粮食收储库点可视信息化建设全覆盖。

五是建设粮食市场质量监管体系。着力建立检验手段先进、监管完善的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到2020年,实现市县粮食检测机构全覆盖,检测能力显著提升,市粮食质量检测所粮油理化品质、安全卫生、添加剂等检验监测能力100%,各县检测所粮食质量品质检测能力达80%以上,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健全粮食行政联合执法机制,创新监管模式,建立粮食企业信用体系,依法治粮更加规范。

六是建设粮食行业人才队伍体系。根据粮食产业、物流规划、粮库建设等需要,以计划(项目)为抓手,集中重点资源,实施重点开发,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育,力争人才总量年递增5%,培养一批优秀粮政人才、卓越粮商人才、领军粮技人才、杰出粮匠人才。

以上六大体系建设,是全市粮食行业未来三年主要目标和行动计划的总纲,在建设现代粮食产业经济及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又分别具体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

在建设现代粮食产业经济体系方面。去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市政府今年4月17日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连政办发〔2018〕51号)。意见紧紧围绕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一轮发展的主题主线,以建设粮食产业强市为目标,切实加快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形成“种粮农民种好粮、收储企业收好粮、加工企业产好粮、人民群众吃好粮”的粮食流通新体系,推动连云港由产粮大市向粮食产业强市转变。主要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特色明显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更好地保障粮食供给、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升级。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市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0%,打造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粮油企业1个,10亿元以上的粮油企业2-3个。建成省级粮食产业园区2-3个,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把连云港建设成全国性的油脂加工中心,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主要措施:一是培养壮大粮食产业主体,二是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三是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五是落实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建设粮食行业人才队伍体系方面。我们出台《连云港市粮食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8-2020年)》。聚焦粮食安全战略目标,抓住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粮食科技等重点领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人才优先发展,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推进人才工程为抓手,以强化组织领导为保障,在人才能力和效益上下功夫,在人才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求突破,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人才竞争优势,以人才竞争力带动提升行业竞争力。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遵循规律、创新机制三大原则,重点实施粮食人才集聚、粮食人才提升、粮食人才平台建设三大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投入保障、营造聚才氛围三大保障措施。到2020年,努力形成与建设“强富美高”连云港相适应、与连云港粮食改革发展要求相符合、与推进粮食产业强市相匹配的粮食人才队伍。谢谢!

王磊:谢谢王局长的介绍!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内容,请媒体朋友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近期我市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刚才王以标局长也介绍我市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主要目标,那么请问要实现这些目标,全市粮食行业具体有哪些举措呢?

王磊:这个问题请纪处长回答。

纪家渔:根据当前我市粮食产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刚才王以标局长已经介绍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具体的讲:

在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方面:一是围绕沿海、沿陇海线规划建设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和产业园区,着重抓好上合组织物流园粮食物流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发挥基地的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到2020年,建成1-2个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粮食物流产业园区,粮食现代仓储和物流能力达到400万吨。二是积极倡导“互联网+”思维,提升收购、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信息化水平,引入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建成具有港城特色的“智慧粮食”新体系,实现粮库作业自动化、智能化。

在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方面:一是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依托现有收储网点,主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粮食加工企业等开展合作,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二是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联合成立粮食产业联盟,调优种植品种,稳定优质粮源,实行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企业发展增效。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逐步建立储备粮市场竞价机制。

在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推进东海大米加工产业和港口食用植物油加工产业的提档升级。二是通过质量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创建、特色产品认定等,积极申报“中国好粮油”产品、驰名商标、江苏省名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提升连云港粮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重点培植1-2个含粮食种植、购销、仓储、物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运行的产业化经营示范企业,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探索可行路径。

在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一是推动粮食加工逐步由粮食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特色产品转变,支持企业发展优质稻麦、富硒粮油、绿色有机油脂等优势特色粮油生产。二是组织粮食产业龙头企业,主动融入全省粮油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合作平台,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稻米等食品以及保健、化工、医药等方面的有效供给。三是针对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产粮大县全覆盖,形成完整的服务链。

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对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要求各地政府要拿出不低于50%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支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对新获得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中国好粮油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仓储、烘干设备,可按规定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等等。还有在土地使用方面,对粮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统筹安排和重点支持。改制重组后的粮食企业,可依法处置土地资产,用于企业改革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供电方面落实粮食加工、粮食烘干等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

我们希望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来实现我市提出的建设粮食产业经济强市的目标。谢谢。

王磊:现在,请继续提问。

记者: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引领力量,请问如何打造连云港粮食行业人才集聚高地,促进粮食产业高质发展、转型升级?

王磊:这个问题请孟处长回答。

孟鹏球:人才兴,则粮食兴;人才强,则粮食强。要加快粮食产业高质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粮食人才队伍建设,更强力度地培养造就人才、更大范围地吸引集聚人才、更深程度地激发激活人才。未来三年,实施三个粮食人才工程,着力打造粮食行业人才集聚高地,以人才升级促进产业转型。

一是实施粮食人才集聚工程。着眼于行业发展人才需求,每年适时举办粮食人才校园招聘、社会招聘活动,加大粮食科技、仓储物流、财务管理、质量检验、食品加工等人才引进。支持企业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引进、集聚各类粮食人才。全市粮食行业每年力争引进人才不少于40人。

二是实施粮食人才提升工程。以能力培训为重点,制定、落实各类培训计划,每年组织面向粮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粮食业务专题培训班。落实粮食人才补助等保障激励措施,推动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等级。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每年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不少于60人次,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培育“粮工巧匠”,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行业特有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粮食物流(产业)园、省级示范粮库和中心粮库高技能人才达到职工总数的30%以上。

三是实施粮食人才平台建设工程。聚焦粮食科技,引导、支持粮食企业与相关涉粮高校合作,力争新建1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实践基地,有效推进产学研联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集聚效应。充分运用在连院校、粮研机构教育培训资源,建设2个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县区、国有粮库根据自身特点,围绕粮食仓储、粮油加工、质量检验等业务,与省内高校、本地学校结对,建立定向培训基地,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在职进修等方式,实施定向培训项目。

通过三年努力,到2020年,实现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40%以上,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达到2800人以上,35岁以下人员占40%以上。培养20名优秀粮政人才、10名卓越粮商人才、10名领军粮技人才、300名左右高技能人才。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竞争优势的粮食行业人才队伍,为推动我市粮食流通改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王磊:各位媒体朋友,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